top of page

佛系理財?



相對於積極地在股海中殺進殺出, 這幾年興起了「佛系理財」的概念。 不知道大家對於「佛系理財」的認知有多少?


或許有些人對於佛系理財的認知是: 一旦選定好投資標的後,就長期持有, 因緣到了,自然就會賺錢; 因緣未到也不強求。

金融市場上過多的資訊會造成人心恐慌、 進而影響我的投資決策。

因此要讓自己與這些訊息區隔, 不聽、不聞、不問也不看。 時間拉長,只要緣分到了,就能滿載而歸。


在討論佛系理財之前, 我們先談談「佛」的意思是什麼? 「佛」是神通廣大的神? 是宇宙的主宰者? 其實「佛」在梵文的意思是「覺」, 即自覺覺他, 覺悟後就遠離煩惱、清淨安樂。

「覺」也有「覺察」的意思, 我們用眼睛、耳朵、鼻子、舌尖、身體 等感官器官細細觀察, 且在觀察中不加入 任何主觀、批判、判斷等的意識, 沒有分別、喜好與取捨。 譬如用眼睛觀察花的外型、 用鼻子聞花的味道、 用手指觸摸花的葉子, 單純去觀察,沒有喜愛、厭惡的情緒。 感官所對應的感覺並不影響我們的內心, 我們內心不隨之波動, 也就是金剛經所講的「無住」。

無住的意思是不停留、 不執取也不受其影響。 如此一來就能安住清淨、沒有煩惱。


有了這一層的認識, 再來談「佛系理財」的觀念, 就會比較好了解。 在投資的過程中, 並不是要把自己與市場訊息區隔, 將自己封閉起來。 而是要打開我們的覺察力, 觀察目前世界的經濟情勢, 在觀察的過程中沒有執著、分別、偏好 也不被自己的情緒影響 而做出衝動的行為或決策。


若我們觀察到經濟情勢即將反轉, 也或許已經開始虧損, 我們就理性地調整投資組合, 也就是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心中不帶有悔恨、懊惱。 我們不將這些現象放在心上, 處理完就放下它, 也就是無住, 心依舊如如不動, 沒有糾結沒有煩惱。

這是我在佛法上學習到投資的心法, 非常受用,寫下來跟大家分享。

28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bottom of page